《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
总学时:142 理论学时:30 实习学时:1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作业治疗学》(包括《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为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的科学。为培养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康复治疗技能,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体育训练及健身机构、疗养院等从事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本课程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工作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应具备的能力等。并力求在作业治疗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并灵活地应用。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作业治疗学是一门正在不断成熟的主干学科,需要具备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和康复专业知识,所以要预修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等专业课程,为讲授作业治疗学打下基础。在作业治疗学讲授之后,可进行社区康复学、文体疗法学、康复工程学等后续课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作业疗法的定义和内容;了解作业疗法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熟悉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职业康复、环境改造应具备的能力等。
以小班授课为主,增加讨论式授课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充分运用网络与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实习课以参与式或探究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实习课要充分运用模拟或虚拟等教学手段,满足复杂实践教学过程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一章
|
作业治疗概论
|
2
|
第二章
|
作业治疗评估与记录
|
2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概述
基础性ADL训练(一)
|
2
|
第三章
第二节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基础性ADL训练(二)
|
2
|
第三章
第三节
第四节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工具性ADL训练
日常生活技能各论
|
2
|
第四章
|
治疗性作业活动
|
2
|
第五章
|
感觉统合治疗
|
2
|
第六章
|
手的作业治疗
|
2
|
第七章
|
认知与知觉障碍
|
2
|
第八章
|
压力治疗
|
2
|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辅助器具与助行器
概述
应用程序
常用辅助器具
助行器
|
2
|
第九章
第五节
第六节
|
辅助器具与助行器
矫形器的应用
轮椅
|
2
|
第十章
第十一章
|
环境调适
职业康复
|
2
|
第十五章
|
精神障碍
|
2
|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
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作业治疗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作业治疗
儿科疾病作业治疗
其他疾病和损伤
|
2
|
合 计
|
30
|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作业治疗学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试课。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1、形成性考核
(1)平时成绩
包括:课堂出勤和见习出勤成绩。出勤采取课前班长向主讲教师报告出勤情况;(班级总人数、实际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及理由并上交年级办出具的请假条),每缺勤一次扣1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
见习课成绩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根据学生实验课实践操作情况(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内容进行课上实践操作,包括作业评估、作业训练计划、以及作业训练)由实习课教师给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2)阶段性学习测验
测试方式:闭卷测试。
测试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试题要覆盖阶段所学全部知识点,难易适度。命客观题(单项选择)100道,每题1分,共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锦州医科大学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作业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题型、题量和分值:选择题20个、每个1分;名词解释5个、每个2分;简答题8个、每个5分;论述题2个、每个15分。共100分。
形式:闭卷
时间:120分钟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窦祖林主编.《作业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9月
[2] 刘璇主编.《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4月
(二)参考书
[1] 王刚、王彤主编.《临床作业疗法学》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8月
[2] 桑德春主编.《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第二版.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
[3] 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10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 作业治疗概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作业
2.作业治疗
3.意义
4.作业治疗在康复团队中的角色
第二节 基本理论
1.作业治疗范式
2.作业治疗的实践模式
第三节 临床思维及作业干预方法
1.临床思维方法
2.临床思维过程
3.作业治疗过程
4.作业治疗常用的干预方法
5.场所及内容
第四节 发展简史
1.起源及欧美发展
2.国内作业治疗的发展概况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作业的概念,作业活动的范围、层次及内容;作业治疗的定义及分类;作业与人生、生活、健康、环境和处境、文化素质的关系。
2.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包括作业治疗范式、实践模式、参考架构、及治疗方案的关系;
3.掌握作业治疗的四种临床思维层面及两种思维过程,作业治疗过程的最基本六个步骤和常用的六种干预手段。
4.熟悉作业表现模式、人类作业模式及人、环境与作业模式的基本理论,常用参考架构。
5.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欧美作业治疗发展、国内作业治疗发展概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掌握作业治疗的四种临床思维层面及两种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作业治疗过程的最基本六个步骤和常用的六种干预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二章 作业治疗评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目的
3.策略和范畴
4.评定方法的选择
5.注意事项
第二节 作业治疗访谈
1.动机式访谈
2.重建生活为本访谈
第三节 作业表现评定
1.概述
2.方法
第四节 作业活动分析与活动分析
1.意义
2.作业活动和有目的性的活动
3.分析方法
4.活动合成
第五节 人-环境-作业模式下的作业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评定概念、作业治疗评估步骤、目的,活动范畴、活动分析概念、具体方法,作业治疗学术语。
2.熟悉作业治疗评定分类、活动分析方法,加拿大作业活动行为评估、职业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作业治疗评估步骤、目的,活动分析具体方法,作业治疗学术语。
教学难点:作业治疗评估分类、活动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三章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分类
3.意义
4.安排
5.介入途径
6.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的国际分类
7.《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基础性ADL训练
1.概述
2.穿衣
3.修饰
4.进食
5.大小便管理
6.洗澡
7.转移活动
第三节 工具性ADL训练
1.烹饪
2.打扫
3.使用电话
4.购物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国际残疾分类;ICF的基本特点;活动分析的概念及其运用,掌握自我照顾性ADL成分分析及训练方法。
2、熟悉:病损、失能、残障的概念;ICF用于作业疗法的个案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的实施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活动分析的目的及其分类。
3、了解:ICF分类的结构特征;活动分析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残疾分类;ICF的内容;常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活动分析的概念及其运用,掌握自我照顾性ADL成分分析及训练方法。
教学难点:ICF用于作业疗法的个案管理;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的实施方法;自我照顾性ADL成分分析及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四章 治疗性作业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治疗作用
3.分类
4.应用原则
5.活动设计
第二节 生产性活动
1.应用价值
2.常用形式
3.代表活动
4.活动调整
5.注意事项
第三节 手工艺活动
1.剪纸
2.泥塑作业
3.插花
第四节 艺术活动
1.音乐戏曲
2.书法绘画
3.舞蹈
第五节 园艺活动
1.植物种植
2.园艺环境改造
3.枯山水园艺
4.感官花园设计
第六节 体育活动
1.传统体育项目
2.球类
3.飞镖
第七节 娱乐活动
1.棋牌类活动
2.体感游戏
3.虚拟现实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作业活动的选择和训练原则、常用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
2. 熟悉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及分类、常用代表性活动、常用作业活动的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作业活动的选择和训练原则、常用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
教学难点:作业活动的选择和训练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五章 感觉统合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感觉统合层次
3.感觉统合障碍
4.理论
5.治疗设施
6.注意事项
第二节 评定
1.异常行为表现
2.功能评定
第三节 感觉统合治疗技术
1.治疗原则
2.流程
3.器具
4.应用
第四节 辅助治疗
1.感觉餐单
2.Wilbarger治疗法
3.水域活动
4.眼动控制
5.口部感觉运动治疗
6.自然环境治疗
7.综合干预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障碍的概念、治疗原则及治疗流程。
2.熟悉感觉统合障碍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常用的感觉统合功能评估量表名称及各表的特点,常用感觉统合活动。
3.了解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训练器材、感觉统合治疗与感觉刺激和神经发育疗法之间的异同点、感觉餐单的意义。了解感觉统合治疗的辅助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常见感觉统合障碍类型、治疗原则及治疗流程。
教学难点:感觉统合掌指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六章 手的作业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手的整体性地位
2.功能性活动以及功能障碍
3.康复原则
第二节 评定
1.感觉功能评定
2.运动功能评定
第三节 治疗方法
1.外周干预方法
2.中枢干预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手功能康复原则、手运动功能评估方法、手功能康复保护手段、手运动功能康复方法。
2.熟悉手的手感觉功能评估、手综合评估方法、手功能康复介入时机、手感觉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手功能康复原则、手运动功能评估方法、手功能康复保护手段、手运动功能康复方法。
教学难点:手综合评估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七章 认知与知觉障碍康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础认知功能障碍
1.定向李障碍
2.注意障碍
3.记忆障碍
第三节 执行功能障碍
1.评定
2.作业治疗
第四节 感知障碍
1.视觉感知失调
2.失认证
3.失用症
第五节 认知训练
1.参照系统
2.基本能力训练
3.认知功能技巧训练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认知障碍、知觉障碍的概念。
2. 熟悉常见认知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
3. 熟悉常见知觉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
5.熟悉认知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认知障碍、知觉障碍的类型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认知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八章 压力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种类
3.作用及其机制
4.不良反应及处理
5.适应证与禁忌证
6.应用原则
第二节 压力衣制作
1.常用工具与材料
2.制作步骤
3.注意事项
第三节 压力面罩制作
1.常用工具与材料
2.制作步骤
3.注意事项
第四节 压力垫制作
1.应用原理
2.制作材料
3.制作步骤
4.注意事项
第五节 应用
1.头面部
2.躯干上部
3.上肢
4.手
5.下部躯干及下肢
6.下肢
7.足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压力治疗应用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压力治疗实施方法、压力衣应用的注意事项、压力垫和支架的作用。
2. 熟悉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特点、不同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情况、压力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压力疗法的可能并发症及处理。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压力治疗应用原则、适应证与禁忌证、压力治疗实施方法、压力衣应用的注意事项、压力垫和支架的作用。
教学难点: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特点、不同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情况、压力治疗的作用及其机制、压力疗法的可能并发症及处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九章 辅助器具与助行器
一、辅助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分类
3.作用
4.应用原则
5.注意事项
第二节 应用程序
1.确定服务对象
2.辅助技术评定
3.方案
4.提供服务
5.再评定
6.随访
第三节 常用的辅助器具
1.选用和掌指原则
2.各类辅助器具
第四节 助行器
1.概述
2.分类
3.适应症
4.测量
5.使用
第五节 矫形器
1.概念
2.分类
3.作用
4.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六节 轮椅
1.适配
2.使用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辅助器具应用流程、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
2. 熟悉辅助器具的概念、应用原则、各功能障碍适应技术。
3.掌握助行器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4.熟悉助行器的适应证、选用原则及结构。
5.掌握轮椅处方时应考虑的问题、不同功能障碍对轮椅的要求以及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轮椅。
6.掌握轮椅的使用方法,如正确坐姿的维持、减压动作训练、转移技术及常用的轮椅操作技术并能熟练操作。
7.掌握使用轮椅的注意事项。
8.熟悉使用轮椅的适应证、轮椅处方的内容与身体测量方法。
9.熟悉普通轮椅的结构、附件以及轮椅的验收、定期检查与保养。
10.了解轮椅应具备的条件、轮椅的种类及特征,了解电动轮椅的结构。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辅助器具应用流程、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助行器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轮椅处方时应考虑的问题、不同功能障碍对轮椅的要求以及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轮椅。
教学难点:助行器的适应证、选用原则及结构。轮椅的适应证、轮椅处方的内容与身体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十章 环境调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环境分类
2.环境调适与改造
2.方法与流程
第二节 居住环境调适
1.无障碍环境
2.无障碍要求
3.调适流程
4.调适策略
5.常见居住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方法
第三节 社区生活环境调适
1.社区环境无障碍要求
2.常见社区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策略
第四节 工作环境调适
1.基本要求
2.常见工作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策略
第五节 人际环境调适
1.治疗师与患者
2.医院内
2.家居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分类。
2.掌握方法与流程。
3.掌握常见居住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方法。
4.熟悉考虑家居环境改造的流程。
5.掌握无障碍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居住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居住环境障碍及环境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十一章 职业康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职业与职业康复
2.内容
3.原则、程序
第二节 评定
1.工作分析
2.功能性能力评定
3.工作模拟评定
4.就业前评定
第三节 职业训练
1.工作重整
2.工作能力强化训练
3.职业培训
第四节 重返工作
1.疼痛与重返工作
2.心理和行为转变
3.工作环境的配合
4.就业辅助
第五节 工伤预防
1.工伤预防
2.工作风险评估
3.人体工效学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职业康复的基本流程、职业康复的主要成分、功能性能力评估的目的、工作能力评估及工作强化包括的基本内容。
3.熟悉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工作分析所需资料的来源、工作强化中使用的仪器种类、处理疼痛与重返工作问题的方法。
4.了解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人体功效学的目的、意义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职业康复的基本流程、职业康复的主要成分、功能性能力评估的目的、工作能力评估及工作强化包括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工作分析所需资料的来源、工作强化中使用的仪器种类、处理疼痛与重返工作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十二章 脑损伤、截瘫、上肢常见创伤疾病、脑性瘫痪等疾病的作业治疗
【教学内容】
(一)脑损伤的作业治疗
1.功能障碍和评估
2.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作业治疗
3.并发症的预防和作业治疗
(二)截瘫的作业治疗
1.功能障碍和评估
2.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作业治疗
3.并发症的预防和作业治疗
(三)上肢常见创伤疾病的作业治疗
1.手部骨折的作业治疗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业治疗
3.周围神经损伤的作业治疗
(四)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1.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脑损伤、截瘫、脑瘫的作业治疗方法。
2.了解上肢常见创伤疾病等疾病的的作业治疗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脑损伤、截瘫、脑瘫的作业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脑损伤、截瘫作业治疗的功能评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第十五章 精神障碍作业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2.评定
3.应用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1.概述
2.评定
3.治疗
第三节 双相障碍
1.概述
2.评定
3.治疗
第四节 抑郁症
1.概述
2.评定
3.治疗
第五节 进食障碍
1.概述
2.评定
3.治疗
第六节 老年期精神障碍
1.概述
2.评定
3.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2.熟悉精神分裂症作业治疗。
3.掌握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的作业治疗要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作业治疗方法、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的作业治疗要点
教学难点:精神障碍评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手段教学。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见习项目
|
学时
|
1
|
作业治疗活动、评估、器械
|
4
|
2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一)
|
4
|
3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二)
|
4
|
4
|
助行器、轮椅
|
4
|
5
|
脑外伤、脑卒中的作业治疗
|
4
|
6
|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
4
|
7
|
脑瘫的作业治疗
|
4
|
合计
|
28
|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作业治疗活动、评估、器械(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业活动的范围及内容;了解作业与人生、生活、健康、环境和处境、文化素质的关系。
2.熟悉作业治疗的分类。
3.熟悉作业治疗过程的基本步骤、治疗流程、作业治疗方案
4.掌握作业治疗评估步骤、目的,作业治疗评估分类、步骤。
5.熟悉作业治疗活动分析方法。
6.了解作业治疗设备及器械。
【内容提要】
1.作业活动的范围及内容;作业治疗的分类。
2.作业治疗过程的基本步骤、治疗流程;
3.作业治疗方案;
4.作业治疗评估分类、步骤;
5.作业治疗活动分析方法;
6.作业治疗设备及器械。
见习二:脑外伤、脑卒中的作业治疗(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脑外伤、脑卒中的分类及诊断。
2.熟悉脑外伤、脑卒中功能障碍特点。
3.掌握脑外伤、脑卒中功能评定。
4.掌握脑外伤、脑卒中作业治疗方法。
【内容提要】
1.脑外伤、脑卒中功能障碍特点
2.脑外伤、脑卒中功能评定
3.脑外伤、脑卒中后的作业治疗的目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措施
4.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
5.脑外伤、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见习三: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2.熟悉脊髓损伤的功能评定。
3.了解脊髓损伤的功能障碍的特点。
【内容提要】
1.脊髓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2.功能障碍的特点;功能评定
3.作业治疗的目的、治疗方法和其他治疗措施
见习四:脑瘫的作业治疗(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2.熟悉脑性瘫痪的功能评定。
3.了解脑性瘫痪的功能障碍的特点。
【内容提要】
1.脑性瘫痪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2.脑性瘫痪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功能评定
3.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目的、治疗方法和其他治疗措施
见习五、六:日常生活活动训练(8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活动分析的概念及其运用,掌握自我照顾性ADL成分分析及训练方法。
2.熟悉活动分析的目的及其分类。
3. 了解活动分析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4. 熟悉偏瘫、截瘫、脑瘫的日常生活技能
5. 了解其它常见疾病的的日常生活技能
【内容提要】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目的、分类、内容、评定、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
2.自我照顾性ADL训练
3.床上活动训练
4.转移活动训练
5.偏瘫的日常生活技能
6.截瘫的日常生活技能
7.脑瘫的日常生活技能
8.其它常见疾病的的日常生活技能
见习七:助行器、轮椅(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助行器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2.熟悉助行器的适应证、选用原则及结构。
3.掌握轮椅处方时应考虑的问题、不同功能障碍对轮椅的要求以及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轮椅。
4.掌握轮椅的使用方法,如正确坐姿的维持、减压动作训练、转移技术及常用的轮椅操作技术并能熟练操作。
5.掌握使用轮椅的注意事项。
6.熟悉使用轮椅的适应证、轮椅处方的内容与身体测量方法。
7.熟悉普通轮椅的结构、附件以及轮椅的验收、定期检查与保养。
8.了解轮椅应具备的条件、轮椅的种类及特征,了解电动轮椅的结构。
【内容提要】
1.助行器种类、作用、选用原则、保养与维护
2.杖类助行器、助行架
3.轮椅分类、适应证、注意事项
4.轮椅结构及附件、参数的测量与确定、轮椅的选择
5.轮椅的使用
(三)成绩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试课,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组成,每项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载;期末考试不及格或总成绩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均按该门课程不及格认定。终结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及格)按该门课程总成绩不及格认定。课程考核总成绩及终结性考核不及格,只参加终结性考核补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留降级学生重修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重新记载。
(四)指导用书
(1)教科书
[1] 窦祖林主编.《作业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9月
[2] 刘璇主编.《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4月
(2)参考书
[1] 王刚、王彤主编.《临床作业疗法学》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年8月
[2] 桑德春主编.《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第二版.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
[3] 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10月
执笔人:周普成
教研室: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研室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