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育教学版
《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康复治疗学专业)
2021-05-27

《康复工程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

总学时: 20    实践学时:2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康复工程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考查课。随着现代康复工程学的发展,康复工程学教学也成为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列为全面医学的内容体系.医学不仅要治病救命,还要解决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康复医学亟待成为每位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使临床医疗与康复有机结合而不至于成为半截子工程。通过对康复工程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掌握各章节的重点,深刻理解现代康复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工程学的内容、范围、对象及一些康复工程产品的使用方法,系统解决临床实践中常见康复问题。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评定学,同时与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慢性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学等专业课关系密切。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康复及康复工程学的定义和内容;重点掌握各类康复工程产品结构,选配及装配后的康复训练。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康复工程学概论

第一节 康复工程学概述

第二节 康复工程学的发展

2

第一章

第三节 康复工程产品

第四节 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

2

第二章

假肢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下肢假肢

第三节上肢假肢

2

第三章

矫形器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上肢矫形器

2

第三章

第三节 下肢矫形器

第四节 脊柱矫形器

第五节 矫形鞋

2

第四章

个人移动的辅助器具和自助器具

第一节 助行器

第二节 轮椅

2

第四章

第三节 自助器具

第四节 坐姿系统与坐垫

2

第四章

第五节 自助器具

第六节 坐姿系统与坐垫

2

第五章

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改造

第一节 无障碍设施

第二节 环境改造

2

第六章

新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康复机器人

第二节 环境控制系统

2

第六章

第三节 功能性电刺激

第四节 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2

合  计

 2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分数为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三)见习考核是实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重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由学生实际操作一种治疗方法,根据完成情况,给以相应分数。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操作手法,为临床实习打基础。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四)终结性考核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刘夕东.《康复工程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二)参考书

[1] 余瑾,刘文东.《康复工程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 康复工程学概论

【教学内容】

1、康复工程学定义和任务

2、康复工程学的发展

3、康复工程产品

4、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工程学的定义和任务

2、熟悉: 康复工程产品及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

3、了解:康复工程学的发展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工程学定义

难点:康复工程产品及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第二章 假肢

【教学内容】

1、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截肢后的康复评定及处方

    2、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3、上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假肢的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上,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2、熟悉:现代假肢技术对截肢手术的影响,截肢后的康复评定,假肢处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假肢的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上,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难点:假肢的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上,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第三章 矫形器

【教学内容】

1、矫形器的定义、基本功能、分类、处方、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2、上肢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3、下肢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4、脊柱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5、矫形鞋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上,下肢矫形器及脊柱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2、熟悉:矫形器的定义、基本功能、分类、处方、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3、了解:矫形鞋及常用的矫形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下肢矫形器及脊柱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难点:上,下肢矫形器及脊柱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第四章 个人移动的辅助器具和自助器具

【教学内容】

1、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

2、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

3、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4、坐姿系统与坐垫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2、熟悉: 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3、了解:坐姿系统与坐垫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难点: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第五章 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改造 

【教学内容】

1、无障碍设施

2、环境改造的定义、基本要求及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无障碍设施;环境改造的定义、基本要求及原则

    2、熟悉:无障碍设施;环境改造的定义、基本要求及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无障碍设施;环境改造的定义、基本要求及原则

难点:无障碍设施;环境改造的定义、基本要求及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第六章 新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康复机器人

2、环境控制系统

3、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4、其他新技术的应用:远程康复、视觉与听觉障碍的辅助技术及康复评定新方法与新装置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环境控制系统;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2、熟悉:康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环境控制系统;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3、了解:其他新技术的应用:远程康复、视觉与听觉障碍的辅助技术及康复评定新方法与新装置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环境控制系统;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难点:康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环境控制系统;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学效果。

八、实习教学

(一) 学时分配

序号

见习项目

学时

1

假肢

4

2

矫形器

4

3

个人移动的辅助器具和自助器具

4

4

  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改造

4

5

  新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

4

                            合     计

20

(二)见习项目

见习一:假肢与矫形器

【目的与要求】

1、假肢的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上,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2、熟悉矫形器的定义、基本功能、分类、处方、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3、了解现代假肢技术对截肢手术的影响,截肢后的康复评定,假肢处方;矫形鞋及常用的矫形鞋

【内容提要】

1.假肢的定义与作用,分类,主要制作材料;上,下肢假肢的结构、选配、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

2.现代假肢技术对截肢手术的影响,截肢后的康复评定,假肢处方

3.上,下肢矫形器及脊柱矫形器的结构和分类、适应证、设计要求和生物力学原理及临床检查和评定

见习二:个人移动的辅助器具和自助器具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2、了解坐姿系统与坐垫

【内容提要】

  1助行器的定义和分类及临床应用

2、轮椅的定义,种类,基本结构及临床应用

3、自助器具的定义和分类,种类和用途及制作原则

4、坐姿系统与坐垫

见习三:新技术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康复机器人的应用现状;环境控制系统;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2、了解:其他新技术的应用:远程康复、视觉与听觉障碍的辅助技术及康复评定新方法与新装置

【内容提要】

1、康复机器人

2、环境控制系统

3、功能性电刺激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及临床的应用

4、其他新技术的应用:远程康复、视觉与听觉障碍的辅助技术及康复评定新方法与新装置

(三)成绩考核

   本课程针对康复治疗学,是考查课,成绩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四)实习指导用书

    1教科书

    [1] 刘夕东.《康复工程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参考书

    [1] 余瑾,刘文东.《康复工程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月

       

执笔人:马义   

教研室:康复工程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

 

相关新闻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X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