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
教学大纲
(供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二一年四月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学专业使用)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外科学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它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能力及建立外科疾病的概念具有积极作用,为学生后续开展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是外科学的前期课程。同时,是神经康复学、慢性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肌肉与骨骼临床临床康复治疗学的先修课。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五章
|
外科休克
|
1
|
第七章
|
重症监测与复苏
|
1
|
第八章
|
疼痛治疗
|
2
|
第十一章
|
外科感染
|
0.5
|
第十三章
|
烧伤
|
0.5
|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第一节
|
概述
|
2
|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第二节
第三节
|
颅内压增高
脑疝
|
2
|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概述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脑损伤
|
2
|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第五节
第六节
|
颅内血肿
开放性颅脑损伤
|
2
|
第二十二章
|
颈部疾病
|
1
|
第二十三章
|
乳房疾病
|
1
|
第二十四章
|
胸部损伤
|
0.5
|
第二十六章
|
肺癌
|
1
|
第二十七章
|
食管癌
|
0.5
|
第三十一章
|
腹外疝
|
1
|
第三十二章
|
腹部损伤
|
1
|
第三十三章
|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1
|
第三十四章
|
胃十二指肠疾病
|
1
|
第三十五章
|
小肠疾病
|
0.5
|
第三十六章
|
阑尾疾病
|
0.5
|
第三十七章
|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
1
|
第三十八章
|
肝疾病
|
0.5
|
第三十九章
|
门脉高压症
|
0.5
|
第四十章
|
胆道疾病
|
1
|
第四十八章
|
泌尿系统损伤
|
0.5
|
第四十九章
|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
0.5
|
第五十一章
|
泌尿系统梗阻
|
0.5
|
五十二章
|
尿石症
|
0.5
|
第五十七章
|
运动系统畸形
|
2
|
第五十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骨折概论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骨折的并发症
|
2
|
第五十八章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
骨折愈合过程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治疗原则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
2
|
第五十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
上肢骨、关节损伤
锁骨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干骨折
|
2
|
第五十九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
上肢骨、关节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
前臂双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
2
|
第六十章
|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
1
|
第六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
下肢骨、关节损伤
髋关节脱位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
髌骨骨折
膝关节韧带损伤
|
2
|
第六十一章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
下肢骨、关节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踝部扭伤
足部骨折
|
2
|
第六十二章
|
脊柱、脊髓损伤
|
2
|
第六十三章
|
骨盆、髋臼骨折
|
2
|
第六十四章
|
周围神经损伤
|
1
|
第六十五章
|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
1
|
第六十六章
|
股骨头坏死
|
1
|
第六十七章
|
椎间盘突出症
|
2
|
第七十一章
|
骨肿瘤
|
2
|
合 计
|
52
|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试课。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出勤记录(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5%;2、阶段测试,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20%;3. 见习考核;每学科实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本学科重点,给出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写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写出医嘱;提出相应的理论问题。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基础。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15%。 4、终结性考核,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行闭卷笔试,外科学理论考试(100分),题型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病例分析等形式,考题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考题出现。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60%。
六、教材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 《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8月第9版
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理论)
第七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教学内容】
复苏的概念,人工呼吸的原理,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心脏按压法。 胸内心脏按压法。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按压法,理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的原理。
了解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心肺复苏的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及脑复苏的意义与处理原则。
计划讲课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按压法。
心肺复苏的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
难点:
心肺复苏、脑复苏后的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八章 疼痛治疗
【教学内容】
1.疼痛概述。
2.疼痛对病人生理的影响。
3.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4.术后镇痛。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术后镇痛及慢性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熟悉疼痛对病人的生理影响。
计划讲课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术后镇痛及慢性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疼痛对病人生理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章 外科休克
【教学内容】
1、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3、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外科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观察指标和治疗治疗原则。
计划讲课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外科休克病人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观察指标和治疗原则。
难点: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
第十三章 烧伤
【教学内容】
1.概论:大课讲授感染的发生,致病菌的种类及其毒力大小、人体局部及全身抵抗力等相互关系。感染的发生、经过和结局、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措施、复习与外科感染有重要关系的化脓性致病菌。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常见软组织化脓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不同部位脓肿的临床特点、相互关系及处理原则。
3.烧伤病因、伤后的主要病理生理;烧伤面积的计算(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和深度的估计(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性分度(按1970 年全国烧伤会议分四度);烧伤的现场急救(包火、热液、电、酸、碱、磷等烧伤);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处理;烧伤创面的治疗、原则和早期保痂方法、烧伤感染的防治、烧伤并发症的防治、电烧伤和强酸、强碱、磷等化学性烧伤的特点和急救方法、烧伤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2.掌握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掌握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4.熟悉急性化脓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5.了解掌深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6.熟悉脓毒症及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7.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8.了解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9.熟悉抗菌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原则
10.熟悉热、烧伤的病理变化
11.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深度的估计*。
12.了解烧伤严重性分度。
13.熟悉各类型烧伤的现场急救。*
14.掌握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方法。
15.熟悉大面积烧伤的抗休克、早期简单清创的方法及创面的处理方法。*
16.掌握烧伤败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3、诊断疖、痈、脓肿、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以及治疗方法。
难点: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重点:热烧伤的病理生理,热烧伤深度的识别及面积的计算。
难点:热烧伤深度和面积对机体的影响,中度以上烧伤的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伤面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教学内容】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生理。脑疝概念及形成原因。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鉴别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和抢救原则。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临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脑疝形成的机理及特殊检查方法。
熟悉:颅内压增高的概念、常见病因及处理原则。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床表现;脑疝的临床表现。
教学时数 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见习示教:颅内压增高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3.实习时尽量让学生收治本病患者。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教学内容】
1.颅脑损伤的概念包括颅脑损伤定义、原因、特点及分类。头皮的解剖特点,颅盖及颅底的解剖,脑各部及颅神经的解剖。
2.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及头皮撕脱伤的诊断与处理。颅盖线形骨折与凹陷性骨折的诊断与处理。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及颅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脑损伤的原因及颅脑损伤机理。
4.脑震荡及脑挫裂伤(包括脑干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5.颅内出血及血肿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6.颅脑损伤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及急性脑损伤的临床分级。国内颅脑损伤分类标准:按临床、病理、CT结果及结合GCS进行分类。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原则,特殊病情的处理要点: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手术治疗原则,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颅脑损伤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及国内分类标准;颅脑损伤的概况;头皮、颅骨及脑各部分的解剖。
熟悉:脑损伤的原因、方式和机理;颅脑损伤的一般处理原则,特殊病情的处理;头皮损伤、颅底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颅内出血及血肿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见习示教各种颅脑损伤病例及介绍头颅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片、CT片、MRI片等阅片方法,典型病例讨论。参观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或观看手术录像。
3.实习时尽量让学生收治本病患者。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十九章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教学内容】
了解常见的颅内肿瘤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见的颅内肿瘤
【重点与难点】
大课讲解,了解常见肿瘤。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二十二章 颈部疾病
【教学内容】
1.简略复习解剖概要。
2.甲状腺疾病外科分类。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和特殊检查方法,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原则。*
4.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和病变。
2.掌握各种甲状腺疾患(结节性甲状腺肿、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瘤和亚急性、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可讲授重点内容。*
2.见习:
① 示教颈部检查方法。
② 示教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分析与其他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③ 示教甲亢术前准备及术后有哪些并发症出现。
④ 手术示教甲状腺解剖及甲状腺瘤切除。
3.自学颈部肿块鉴别诊断、颈淋巴结核。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教学内容】
1.急性乳房炎临床表现和治疗。*
2.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处理。
3.乳房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乳房的解剖、林巴引流途径。
2.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3.掌握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4.熟悉急性乳房炎、乳房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重点内容。*
2.见习示教乳房肿块正确检查方法,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归纳临床诊断乳房
肿块良恶性的方法。
3.自学。
① 乳房的解剖,林巴引流途径。
②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治。
③ 乳房肿瘤。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二十四章 胸部损伤
第二十六章 肺部疾病
第二十七章 食管疾病
【教学内容】
1.概念:复习胸部解剖和生理特点,胸部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急救处理的原则,剖胸探查的指征。
2.肋骨骨折的病因,病理生理,胸部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急救处理的原则,剖胸探查的指征。
3.气胸的概念、分类及各类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治方法。
4.血胸的概念,胸膜腔积血的来源,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中如何区分非进行性、进行性血胸和凝固性血胸并采取相应的非手术疗法或手术治疗。
5.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的概念,血心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Beck三联征
的意义,诊断及急救处理。
6. 肺癌的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食道癌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胸部损伤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变化;创伤性窒息、肺爆震伤的概念,临床表现特点。
了解: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心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掌握:胸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处理原则;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心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掌握: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肺癌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掌握:食道癌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食道癌的病因、病理和预防。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重点:胸部损伤概论,肋骨骨折及血、气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指征及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一章 腹外疝
【教学内容】
腹外疝的概念(腹外疝的定义)、病因、病理解剖及临床类型。腹股沟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的解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鉴别要点。腹股沟疝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各种修补法的适应症,嵌顿和绞窄疝的处理原则。股疝的特点、股管解剖与病理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治疗。嵌顿性疝需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腹外疝的概念*
2. 熟悉腹股沟区的解剖
3. 掌握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熟悉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包括无张力疝修补
5. 了解股疝的特点
6. 了解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病例示教或病案讨论,分析外伤史,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拟出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二章 腹部损伤
【教学内容】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病因、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早期诊断步骤和方法,腹腔穿刺术,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肝、脾破裂及空腔脏器损伤的处理方法,腹膜后血肿及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实质性脏器和空腔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
2.学会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及辅助诊断方法
3.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及手术治疗原则
4.熟悉肝、脾和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病例示教或病案讨论,分析外伤史,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拟出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三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教学内容】
1.腹膜的解剖和生理
2.病因:继发性腹膜炎及原发性腹膜炎,重点讲授继发性腹膜炎
3.腹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2.掌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了解腹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重点内容(带*号部分)
2.见习:以病例示教为主,有腹膜炎病例则示教技术,放置腹腔引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四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
【教学内容】
1.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概要,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症。
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以及溃疡恶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手术类别和术式选择的原则。
4.外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5.胃癌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症,了解手术方法手术原理,术式选择和术后并发症*
2.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掌握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重点内容(带*号部分)
2.见习示教:
(1)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病例、体征、化验检查、X 线钡餐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病理标本进行分析。
(2)CT和超声胃镜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作用
(3)选择顽固性溃疡、溃疡合并急性在出血、或瘢痕性幽门梗阻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讨论治疗方法。
(4)手术示教:了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手术方式及手术的注意事项。
3.自学内容:
(1)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
(2)胃癌、先天性幽门肌肥大症分别安排在肿瘤学、消化道先天畸形讲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
【教学内容】
肠梗阻
教学内容
1.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变化。重点讲机械性肠梗阻。
2.各类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痛、呕、胀、闭,腹部体征及 X 线检查所见。
3.诊断包括是否存在肠梗阻;是机械性或动力性肠梗阻;重点讲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是高位或低位,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
4.手术适应症: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所致之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5.处理原则:
(1)基础治疗:矫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胃肠减压,防感染及毒血症。
(2)解除肠梗阻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强调梗阻肠管生机的判断,说明小肠梗阻与急性大肠梗阻手术的不同。
(3)中西结合治疗肠梗阻。
6.各类肠梗阻包括粘连性、蛔虫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病因病理诊断与治疗。
结肠癌
教学内容:
1.结肠癌的病理类型
2.结肠癌的转移
3.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4.结肠癌的诊断
5.左右半结肠癌的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和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各类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异同)和诊断*
3.掌握手术与非手术适应症*
4.了解各类肠梗阻的处理原则*
5.了解肠梗阻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6.熟悉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1.大课讲授
2.见习示教机械性肠梗阻及参观手术
3.自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六章 阑尾疾病
【教学内容】
1.小儿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妊娠期阑尾炎、异位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2.重点讲授:急性阑尾炎病理及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1.大课讲授
2.急性阑尾炎病例示教:掌握阑尾炎的检查方法,分析典型的体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3.阑尾切除示教
4.慢性阑尾炎病例示教:讨论慢性阑尾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示教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急性阑尾炎病理及临床分类
2.掌握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阑尾炎周围脓肿的处理原则
4.了解特殊性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5.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见习示教机械性肠梗阻及参观手术
3.自学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七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教学内容】
1.简述直肠、肛周的解剖、生理
2.详细讲述直肠肛管的检查方法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诊断、治疗
4.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因果关系和肛瘘的分类、诊断、治疗
5.痔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直肠癌
7.简述肛门、直肠先天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及检查方法
2.掌握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痔、直肠息肉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3.了解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熟悉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处理方法
计划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病例示教:直肠肛周脓肿、肛瘘、痔(在门诊)、直肠癌(在病房)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3.自学
(1)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2)直肠、肛管先天性疾病的诊断、处理
(3)直肠粘膜脱垂、直肠息肉的诊断、处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八章 肝脏疾病
【教学内容】
肝囊肿,肝脓肿,肝良性肿瘤,肝恶性肿瘤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肝囊肿,肝脓肿,肝良性肿瘤,肝恶性肿瘤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肝良性肿瘤,肝恶性肿瘤。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三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教学内容】
1.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2.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3.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及手术处理方法及措施。
4.重点讲授: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以及非手术和手术的具体方法及术式的选择。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
2.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熟悉掌握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以及非手术和手术的具体方法及术式的选择。
4.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功能的评估,CHILD分级。
5.了解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原理及用法。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2.病例示教:讨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要点;示教三腔二囊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手术或录像示教断流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四十章 胆道疾病
【教学内容】
1. 胆道的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疾病的各种特殊检查方法。
2. 各种胆石病和胆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3. 胆囊息肉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分型及诊治。
4. 胆道蛔虫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5. 胆囊癌、胆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 重点讲授:胆道疾病的各种检查方法,各种胆石病和胆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手术指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掌握胆道疾病的各种检查方法及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 了解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过程。
3. 掌握各类胆石病及胆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4. 熟悉掌握种类胆石病及胆道感染的手术指征及具体手术方法。
5. 了解胆囊息肉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分型、诊断及治疗。
6. 了解胆道蛔虫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7. 了解胆囊癌、胆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讲课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大课讲授
2. 病例示教:病例讨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特点,诊断依据,治疗措施。手术示教,胆囊三角的解剖,以及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囊造瘘术的手术操作示范或录像示教。
3. 自学:
(1)胆囊息肉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分型及诊治。
(2)道蛔虫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3)胆囊癌、胆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四十八章 泌尿系统损伤
【教学内容】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损伤的病因、病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后期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的处理、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泌尿各部位损伤的类型、病因及有关解剖、病理生理特点,
2.熟悉其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肾损伤非手术疗法的具体措施、掌握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4.了解各类型膀胱损伤的治疗原则。
5.熟悉尿道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掌握前尿道损伤与后尿道损伤的鉴别诊断要点。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为重点讲授内容)
2.见习:病例示教,讨论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四十九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教学内容】
泌尿系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副睾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诱发因素及感染途径*。
2.熟悉泌尿系各种感染(含女性下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了解男生殖系感染的诊断方法*。
4.了解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不同点。
计划讲课时数:0.5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为重点讲授内容)
2.见习:泌尿系感染或前列腺炎的病例示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十一章 泌尿系统梗阻
【教学内容】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梗阻的原因、病理生理;肾积水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急性尿潴留的病因与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梗阻引起的泌尿系病理生理改变*。
2.了解常见梗阻原因和处理原则*。
3.认识感染、结石等与梗阻的相互关系。
4.了解肾积水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5.掌握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6.了解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计划讲课时数:0.5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为重点建设内容)
2.见习:病例示教:肾盂积水、前列腺增生症、急性尿潴留。讨论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十二章 尿石症
【教学内容】
尿石症的病因、尿石的成分和性质、尿石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尿石症的预防。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理、病因及常见结石的成分。
2.了解尿石症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3.认识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的主要症状和诊断要点*。
4.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重点掌握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原则和预防要点*。
计划讲课时数: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为重点讲授内容)
2.见习:尿石,病例示数。阅读各种尿路结石的 X 线照片(包括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介绍尿石症治疗新进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十七章 运动系统畸形
【教学内容】
1. 先天性畸形。
2.姿势性畸形。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先天性肌斜颈、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内外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拇外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了解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计划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天性肌斜颈、发育性髋脱位、拇外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难点: 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凸的诊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十八章 骨折概述
【教学内容】
骨折的定义、病因和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骨折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急救处理原则,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的处理,介绍骨折早期和晚期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早期合并症有:休克、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缺血性挛缩,脂肪栓塞。
晚期合并症有:肺炎,褥疮,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坏死等。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2.掌握闭合和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
3.了解骨折的定义、原因、分类及移位
4.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因素
5.了解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概念。
讲课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重点:骨折的临床表现,常见合并症、急救和治疗原则,开放性骨关节损伤的处理
2、其余为见习讲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五十九章 上肢骨、关节损伤
【教学内容】
1、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2、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主要治疗方法
3、肱骨干骨折讲述解剖要点、病因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肱骨髁上骨折,着重伸直型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5、前臂双骨折,介绍解剖特点,移位规律及治疗。
6、桡骨远端骨折重点讲解诊断与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上肢常见骨折(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前臂双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计划讲课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 6个骨折,其中(* )为重点讲授。其余自学。
2、授课时应备多媒体教学,应有较多图片,增加直观效果。
3、授课时应重点讲授解剖和骨折后移位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复位的原理及方法、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章: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教学内容】
1、手部功能解剖、神经支配(感觉区、运动区),肌腱:伸指腱,屈指腱,腱鞘
2、手部皮肤、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受伤后的检查方法及诊断 *
3、常见各种手部外伤的急诊处理方法和处理原则 *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手部解剖、功能特点
2、掌握手部外伤(手部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损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了解常见手外伤的处理(割伤及骨折)
讲课时数: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大课讲授手部解剖、手部皮肤、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损伤后的检查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 )为重点讲授。
2、自学解剖功能。
3、要求多媒体讲课,准备完好的手部解剖图,和各种损伤的图片。
4、见习常见几种手外伤的急诊处理,重点是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教学内容】
1.股骨颈骨折的 X 线片分类及血供特点,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
2.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表现、与股骨颈骨折的鉴别,治疗。 *
3.股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诊断与治疗。 *
4.胫腓骨骨折及跟腱断裂的诊断及治疗。*
5.髌骨骨折、半月板损伤、踝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学会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半月板损伤、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和跟腱断裂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讲课时数:4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 )为重点讲授。除重点外,略述其他骨折、如踝部骨折,半月板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等。
2、要求多媒体讲课,注意图片、X 线照片、骨骼模型等直观教学
3、见习:示教典型临床病例,带阅X光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二章 脊柱、脊髓损伤
第六十三章 骨盆、髋臼骨折
【教学内容】
1.脊柱骨折和脱位:分类,临床表现、急救、治疗。脊髓损伤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
2.骨盆骨折:分类 、临床表现,并发症。 *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脊柱骨折以及脊髓损伤诊断与处理方法,骨盆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计划讲授时数: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为重点讲授内容
2、自学脊柱骨折的全身治疗,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防治。骨盆骨折的治疗,并发症的处理,髋臼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3、见习:病例示教,截瘫平面的测定,骨盆悬吊,X 光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
【教学内容】
1、讲解以上六种神经的通路、支配肌肉及皮肤区域。 *
2、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
3、介绍神经损伤后几种处理方法和治疗原则: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探查术,松解术、缝合术和移植术,适当介绍新进展。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臂丛、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诊断及治疗原则。
计划授课时数:1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为大课重点讲授
2、借助挂图及幻灯,多媒体讲课。
3、本课强调自习及复习、要熟记神经通道及支配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五章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教学内容】
讲授概述及以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滑囊炎、*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髌骨软化症、腕管综合症。*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骨软骨病、胫骨结节骨软化骨病。*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概述、常见慢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计划讲授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为重点讲授
2、自学:病因及预防
3、见习,门诊示教,讨论。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六十七章 椎间盘突出症
【教学内容】
1.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
治疗原则 *
2.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计划讲授时数: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为重点讲授
2.自学颈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
3.见习: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示教,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分析 X 光片,硬膜外造影片,
CT 片,MRI 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第七十一章 骨肿瘤
【教学内容】
1.概述:分类和分期,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2.良性骨组织肿瘤: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3.原发性恶性骨组织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原发性骨附属组织肿瘤:骨血管瘤、尤文氏瘤、骨网状细胞肉瘤、骨髓瘤。
5.其他:转移性骨肿瘤,滑膜肉瘤,肿瘤样病变、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
肿及纤维异样增殖症。
【教学基本要求】
1、对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了解
2、掌握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3、掌握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计划讲授时数: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讲授:概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和治疗。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示教病例,准备 X 线片、分析讨论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举例法、讲授法,并结合挂图及病例分析
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见习项目
|
学时
|
1
|
颅脑损伤
|
4
|
2
|
骨折概论及四肢骨折
|
4
|
3
|
乳腺疾病
|
4
|
合 计
|
12
|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颅脑损伤
【目的要求】
1、了解头皮损伤及颅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2、掌握颅脑损伤的分类及各型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熟悉原发颅脑损伤与继发颅脑损伤区别与诊治原则。
【地点】神经外科病室、神经外科示教室。
【教具】挂图、颅脑CT、MRI、头颅X线摄片、腰椎穿刺包。
【内容提要】
一、教师带领学生见习典型硬膜外血肿病例。
(一)询问病史重点:
1.发病诱因:颅脑外伤史。
2.询问疾病的发生经过:受伤部位、时间、意识障碍(伤后一直清醒;伤后一直昏迷;伤后清醒即昏迷;伤后昏迷随即清醒;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随即又昏迷)。
(二)查体要点:血压、呼吸、体温、脉搏、颅盖部是否有伤痕、头皮血肿、意识、瞳孔改变、肌力、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等。
(三)实验室检查:
1.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应测定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及钾、钠、氯、钙,重症时作血气分析。
2.颅脑CT扫描:是诊断颅内血肿的首选辅助检查,有助于定性定位诊断。
3.颅脑MRI成像:因MRI检查时间长,患者易出危险,一般不作为首选。
4.头颅X线摄片:发现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或跨过横窦。
二、通过病例分析了解硬膜外血肿主要症状体征、临床表现。
三、通过病例分析了解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鉴别要点。
四、由教师带领学生制定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案。
【思考题】
一、试述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二、原发颅脑损伤与继发颅脑损伤区别与诊治原则。
三、颅脑损伤的分类及各型临床表现。
见习二: 骨折总论及四肢骨折
【目的要求】
1、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肱骨干骨折病因与分类;前臂双骨折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胫腓骨干骨折的病因和分类;胸腰椎骨折分类;手外伤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原则;断肢再植适应证与手术原则。
2、熟悉: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骨折的愈合因素及治疗原则;锁骨骨折、挠骨下端骨折、髌骨骨折的病因、分类与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前臂双骨折、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病因与分类;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骨盆骨折分类、诊断、治疗原则;手部骨折、肌腱损伤治疗。
3、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挠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脊柱骨折的解剖概要;骨盆骨折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手外伤现场急救、断肢的急救、再植术后护理。
【地点】骨科示教室、骨科病房
【教具】打诊锤、示教X线片、小夹板、石膏、皮(骨)牵引用具
【内容提要】
一、教师介绍见习的内容及基本过程。
二、教师带领学生见习骨折、手外伤、断肢(指)病人。
(一)询问病史
1、受伤机制:不同的受伤机制,可造成不同的骨折类型,可有不同的特点,对明确诊断亦有帮助;
2、确认是否伴有重要组织或重要器官的损伤,避免漏诊;
3、明确受伤后到诊疗的时间,不同的时何段,须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
(二)查体要点
1、全身表现: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查,尤其对骨盆骨折、多发骨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人,是否有休克的表现;
2、骨折的一般表现:局部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感)。具有三个特有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骨折,但骨折的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折感应在初次检查病人予以注意,不可故意反复多次检查,以免加重周围组织的损伤,特别是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
(三)辅助检查
1、X线片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情况;
2、CT检查对于骨盆骨折、脊拄骨析、肩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台骨折等部位的骨折,能够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3、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屎常规,胸片等常规检查,对于评估病人全身脏器功能状况,能否承受手术的不利影响,及时发现病人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尤其对于老年病人更加重要;
三、分析病例,掌握骨折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典型临床表现。通过分析总结,使学生,获取病人关键的症状和体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切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四、总结骨折的分类、成因、愈合过程,通过多种骨折病人的见习后,总结各种骨折的特点、病理生理、疾病演变过程、治疗上的侧重点等,对骨折的类型、成因、愈合过程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五、制定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的处理。
【思考题】
一、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
二、骨折切开复位的指征。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见习三: 乳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乳房正确检查法,乳癌及常见乳房肿块的临床特征;
2、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3、了解乳房淋巴引流途径。
【地点】普外科病房、示教室以及手术室
【教具】乳腺数字X线摄影
【内容提要】
(一)询问病史
1.发病诱因、与月经的关系;
2.发病的经过:疼痛性质,缓解情况;
3.既往健康情况;
4.手术、外伤史,月经、生育史。
(二)查体要点
1.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
2.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
3.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
(三)实验室检查
1、基本正常;
2、乳腺数字X线摄影。
【病案分析】
女患,38岁,双侧乳房周期性胀痛一年余。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乳房胀痛,常发生于月经前期或月经期,月经间期疼痛常缓解,无乏力、消瘦,食欲及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好,双侧乳腺均可触及多个肿块,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根据以上资料,分析:
(1)诊断何种疾病,依据?
(2)进一步所需检查?
(3)治疗原则是什么?
(三)成绩考核
每学科实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本学科重点,给出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写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写出医嘱;提出相应的理论问题。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基础。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 《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8月第9版
执笔人:张红 教研室:外科学研室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