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
教学大纲(供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二一年四月
《康复评定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专业
总学时:94 其中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7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专业核心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康复评定学以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诊断学、神经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康复医学概论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后续学习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疗法学、言语疗法学、社区康复学、文体疗法学、康复工程学、慢性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康复评定的定义和内容;重点掌握和理解康复评定的方法;并能准确应用康复评定方法。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一章
|
总论
|
2
|
第二章
|
人体形态的评定
|
2
|
第三章
|
神经反射的评定
|
2
|
第四章
|
心肺功能的评定
|
2
|
第五章
|
认知功能的评定
|
2
|
第六章
|
言语功能的评定
|
2
|
第七章
|
感觉功能的评定
|
2
|
第八章
|
肌张力的评定
|
2
|
第九章
|
肌力的评定
|
2
|
第十章
|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2
|
第十一章
|
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
|
2
|
第十二章
|
步态分析
|
2
|
第十三章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2
|
第十四章
|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
2
|
第十五章
|
生活质量的评定
|
2
|
第十六章
|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
|
2
|
第十七章
|
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
|
2
|
第十八章
|
常见并发症的评定
|
1
|
第十九章
|
环境的评定
|
1
|
合计
|
36学时
|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试课。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出勤记录(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5%;2、阶段测试,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20%;3. 见习考核:每学科实习课结束,带教老师根据本学科重点,给出一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出相应的理论问题。考核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临床思维,为临床实习打基础。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15% 。4、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行闭卷笔试,考题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6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二)参考书
[1] 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10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 总论
【教学内容】
1、概述。
2、康复评定的方法。
3、康复评定的内容。
4、康复评定的实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评定的定义、内容。
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
3、了解:康复评定的对象、意义和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评定的定义。
难点:康复评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身体姿势评定。
3、体格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体格评定。
2、熟悉:正常和异常的身体姿势。
3、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和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上、下肢及躯干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工具与基本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2、熟悉:反射发育的过程、特点和结构基础。
3、了解: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难点:反射发育过程和结构基础。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教学内容】
1、心功能评定。
2、肺功能评定。
3、心肺遥测系统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心电运动试验、肺容积与通气功能测定。
2、熟悉:心功能分级、呼吸困难分级及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3、了解:心肺遥测系统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心电运动试验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难点:运动气体代谢测定与心电运动试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五章 认知功能的评定
【教学内容】
1、认知功能。
2、知觉障碍。
3、注意障碍。
4、记忆障碍。
5、执行能力障碍。
6、抑郁和焦虑。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 评定方法。
2、熟悉: 认知功能的分类。
3、了解: 各种认知障碍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评定方法。
难点:认知功能的分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六章: 言语功能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言语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2、熟悉: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分类。
3、了解:言语、语言及其障碍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言语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难点: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分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七章:感觉功能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感觉功能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评定方法。
2、熟悉:评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了解: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觉障碍的评定方法。
难点: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八章:肌张力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肌张力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2、熟悉:肌张力评定的内容。
3、了解:肌张力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难点:肌张力评定的内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九章:肌力的评定
【教学内容】
1、肌力概述。
2、评定的工具与方法。
3、主要肌力的手法检查方法。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主要肌力的手法检查方法。
2、熟悉:评定的工具与方法和仪器肌力测定。
3、了解:肌力定义及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要肌力的手法检查方法。
难点:等速运动测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章: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
2、熟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各种因素。
3、了解:关节的分类、结构及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主要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
难点:关节的分类、结构及特征。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一章:协调与平衡评定
【教学内容】
1、协调功能的评定。
2、平衡功能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2、熟悉: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分级与内容。
3、了解:协调与平衡功能定义、平衡反应及其表现形式。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难点:协调与平衡评定内容与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二章:步态分析
【教学内容】
1、正常步态。
2、步态分析方法。
3、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步态分析方法。
2、熟悉: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3、了解:正常步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步态分析方法。
难点: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三章:神经电生理检查
【教学内容】
1、概述。
2、神经肌电图检查。
3、诱发电位。
4、低频电诊断。
5、脑电图检查。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2、熟悉:低频电诊断及脑电图检查。
3、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器及检查要求。
【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经肌电图及诱发电位。
难点:神经电生理的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四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概述。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评定方法及常用量表。
2、熟悉:评定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分类。
3、了解:日常生活能力的定义和评定目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评定方法及常用量表。
难点:评定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五章: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评定
【教学内容】
1、生活质量概述。
2、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
3、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
4、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5、社会功能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活质量评定方法与量表。
2、熟悉: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
3、了解:社会功能评定。
【重点与难点】
重点:QOL常用评定方法。
难点:代表性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六章: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手外伤后的评定。
2、肩周炎的评定。
3、颈椎病的评定。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
5、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评定
6、截肢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方法。
2、熟悉:常见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定义及病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方法。
难点: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七章: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
【教学内容】
1、脑性瘫痪的评定。
2、截瘫及四肢瘫的评定。
3、偏瘫的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方法。
2、熟悉:常见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了解:常见神经疾病的定义及病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方法。
难点:常见神经疾病的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八章:康复常见并发症的评定
【教学内容】
1、压疮评定。
2、疼痛评定。
3、吞咽困难的评定。
4、排尿障碍评定
5、排便障碍评定
6、性功能评定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常见并发症评定方法。
2、熟悉:康复常见并发症的内容及诊断。
3、了解:康复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常见并发症评定方法。
难点:康复常见并发症的内容及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第十九章:环境评定
【教学内容】
1、环境概述。
2、环境评定方法。
3、环境评定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环境评定方法。
2、熟悉:环境评定应用。
3、了解:环境概述。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评定方法。
难点:代表性的环境评定量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图片和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提高授课质量。
八、实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见习项目
|
学时
|
1
|
心肺功能评定、神经系统反射评定
|
4
|
2
|
言语、吞咽功能评定
|
4
|
3
|
肌张力、感觉功能的评定
|
4
|
4
|
平衡协调、步态的评定
|
4
|
5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4
|
6
|
肌力、关节活动度评定
|
4
|
7
|
认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
4
|
8
|
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
|
4
|
9
|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
|
4
|
合计
|
36
|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心肺功能评定、神经系统反射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心肺功能评定、神经系统反射评定方法。
【内容提要】
1.心脏、肺脏及神经解剖生理特点。
2. 心肺功能分级。
3.心电运动试验。
4. 常用的神经反射评定。
5. 心电运动试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见习二:认知、言语、吞咽功能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
2. 掌握言语、吞咽功能的评定方法。
【内容提要】
1. 言语障碍的分类和常见评定方法。
2. 吞咽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常见评定方法。
见习三:肌张力、感觉功能的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常用的肌张力增高及感觉功能的评定方法。
【内容提要】
1. 肌张力的生理学机制。
2. 肌张力增高的评价标准。
3. 感觉功能分类及评定方法。
见习四:平衡协调、步态的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及观察法步态分析;
3. 熟悉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及步态分析仪评定结果分析。
【内容提要】
1. 正常步态及平衡代偿机制。
2. 平衡协调功能障碍评定方法的选择。
3. 观察法步态分析的步骤。
4. 常用平衡评定量表的使用。
5. 步态分析仪评定结果分析。
见习五:神经电生理检查(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肌电图及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
3. 熟悉肌电仪器的操作方法。
【内容提要】
1. 正常肌电图。
2. 常见异常肌电图及诱发电图的诊断。
3. 常见疾病的肌电测定操作。
见习六:肌力、关节活动度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
【内容提要】
1. 临床常用肌肉徒手肌力测定。
2. 正常关节活动测量。
3. 熟悉等速肌力测定仪的应用。
见习七:认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常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内容提要】
1. 认知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和常见评定量表及方法。
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主要内容和常见评定量表。
见习八: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临床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康复评定;
3. 熟悉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及临床特点。
【内容提要】
1.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康复评定。
3. 肩周炎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康复评定。
4. 手外伤和截肢后康复评定。
见习九:常见神经疾病的评定(4学时)
【目的与要求】
1. 巩固理论知识;
2. 掌握截瘫与偏瘫的康复评定;
3. 熟悉脑瘫的康复评定。
【内容提要】
1.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2. 截瘫与偏瘫的康复评定。
3. 脑瘫的康复评定。
(三)成绩考核
本课程针对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学专业为考试课,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组成,每项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载;期末考试不及格或总成绩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均按该门课程不及格认定。终结性考核不及格(按百分制计算60及格)按该门课程总成绩不及格认定。课程考核总成绩及终结性考核不及格,只参加终结性考核补考,原形成性考核成绩有效。留降级学生重修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重新记载。
(四)实验指导用书
参考书
[1] 恽小平.《康复评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6月
[2] 南登昆.《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3]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10月
执笔人:李隆广 教研室:康复工程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