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含英文班)使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一五年四月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含英文班)专业
总教学时:22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14学时 实践学时: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作为临床学科的医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医学知识,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精神病学的学习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后学习;与临床课程如神经病学等关系密切。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防;
2、熟悉心理社会因素对各种疾病的影响,以及各种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3、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四、学时分配(理论)
序号
|
内 容
|
学时
|
1
|
第一章:绪 论
|
2
|
2
|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2
|
3
|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
2
|
4
|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2
|
5
|
第八章:心境障碍
|
2
|
6
|
第九章:神经症性及分离性障碍
|
2
|
7
|
第十六章:躯体治疗
|
2
|
合 计
|
14
|
五、课程考核
考查课,开卷考试。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郝伟、于欣主编.精神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二)参考书
徐韬园主编.现代精神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精神病学;
(二)精神障碍。
二、脑与精神活动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三、精神病的病因学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精神障碍和精神病学的概念;
二、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三、了解脑与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精神障碍和精神病学的概念,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
二、难点:心理社会应激。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精神症状的定义、一般特点;
(二)精神症状的分析方法。
二、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注意障碍;
(四)记忆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定向力;
(七)情感障碍;
(八)意志障碍;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十)意识障碍;
(十一)自知力。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定义和内容;
二、熟悉精神症状的一般特点和常见精神症状的鉴别要点与诊断意义;
三、了解精神症状的分析方法。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常见精神症状的定义和内容。
二、难点:常见精神症状的鉴别要点与诊断意义。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功能性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症
1、谵妄;
2、痴呆;
3、遗忘综合症。
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茨海默病;
(二)血管性痴呆;
(三)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四)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五)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六)癫痫性精神障碍;
(七)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三、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共同特点;
(二)处理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功能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常见临床综合症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和处理原则;
二、熟悉躯体疾病相关的常见精神症状群;
三、了解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难点: 脑器质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教学内容]
一、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四)临床表现;
(五)临床类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病程与结局;
(八)治疗与康复。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程与结局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偏执性精神障碍与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病因学假说与发病机理。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难点: 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病因学假说与发病机理。
第八章 心境障碍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二)抑郁发作;
(三)双相障碍;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
四、病程及预后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与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与预防;
二、 熟悉心境障碍的鉴别诊断要点;
三、 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与预防。
二、难点: 心境障碍的遗传、神经生化异常、心理社会因素。
第九章 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二)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
(三)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原则。
二、恐惧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强迫障碍
六、躯体形式障碍
七、神经衰弱
八、分离性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各型神经症(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分离性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神经症的共性、分类、鉴别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各型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各型神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难点: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六章 躯体治疗
[教学内容]
一、药物治疗概述
二、抗精神病药物
(一)分类;
(二)作用机制;
(三)临床应用;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
(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六)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三、抗抑郁药物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三)新型抗抑郁药物。
四、心境稳定剂
(一)碳酸锂;
(二)抗癫痫药物。
五、抗焦虑药物
六、电抽搐治疗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治疗方法;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
(四)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握精神科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物)合理应用;
二、熟悉临床最常用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三、了解精神障碍治疗的特殊性,了解精神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精神科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精神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
二、难点:精神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
八、实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实习项目
|
学时
|
1
|
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
4
|
2
|
常见精神疾病
|
4
|
合 计
|
8
|
(二)成绩考核
开卷笔试。
(三)实习指导用书
1教科书
郝伟、于欣主编.精神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参考书
徐韬园主编。现代精神医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四)实习项目
实习一: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定义和内容,以及精神检查的基本技巧;
2、熟悉精神科病史采集的特点及内容,常见精神症状的鉴别要点与诊断意义;
3、了解精神科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以及精神检查。
[内容提要]
1、精神病病史特点及采集方法: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与一般疾病病史的不同点。
2、精神检查:一般原则、内容和方法、记录要求、精神病历示教。
3、精神病的诊断过程:
①横向诊断过程;
②纵向诊断过程;
③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习二:常见精神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
2、了解精神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常规。
[内容提要]
1、精神分裂症;
2、心境障碍;
3、神经症;
4、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