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育教学版
临床药物治疗学大纲(2020.2修改)
2021-05-28

 临床药物治疗学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含英文班)药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年二月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药学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临床药学主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药的结合点,对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和临床用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是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限选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临床用药评价为基准,以药物作用的一般规律为重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点疾病为主要线索,论述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合理选择、合理使用和正确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熟悉现代合理用药的理念;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和防治措施;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和药效学变化;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急性中毒的解救以及心血管疾病、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用药评价和药物治疗学进展等,进而掌握药物的恰当选择、合理使用;掌握临床用药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增强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相关基础课程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合理用药能力,改善临床药学服务和社会药学服务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较新的跨学科课程,目标是要达到对患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能根据复杂多变的病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为将来工作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在掌握药物的作用与和作用机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上,依据病人的病理、生理、心理及遗传特征,面对作用相似的同类药物和临床表现相似的同类疾病,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等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为参与临床药学实践打下基础。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1章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0.5

第2章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

0.5

第3章

药物不良反应

0.5

第4章

药物相互作用

0.5

第5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1

第6章

特殊人群用药

1

第7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

第8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2

第9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

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1

第11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1

第12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1

第13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第14章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1

合  计

16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课堂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0%;

2、课堂选择适当病例进行阶段测试1-2次,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

3、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试题类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及论述题等。

4、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6年2月

(二)参考书

[1]孙淑娟. 《抗菌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

[2]程德云.《临床药物治疗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年7月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1章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一)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与规范性

(二)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与规范性的基本概念。

熟悉:药物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了解:药物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的基本原因;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2章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

【教学内容】

(一) 药物治疗的程序:明确诊断、确定治疗目标、确定治疗方案、开始治疗、评估和干预。

(二) 药物治疗的书写:处方的结构、处方类型、认真书写处方的一般规则和注意事项。

(三) 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的调整: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

(四) 病人的依从性及用药指导:患者不依从的主要类型、患者不依从的常见原因、患者不依从的后果、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治疗药物的选择;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的的方法;给药方案的制定。

熟悉:治疗药物监测;给药方案的调整;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指导。

了解:处方的结构、类型、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定给药方案的一般策略;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需要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与基本条件;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患者不依从的主要类型与原因。

难点: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范围、稳态最大浓度与最小浓度设计给药方案和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3章 药物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一)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二)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

(三)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监测。

(四) 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五)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因;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熟悉:不良反应识别的基本原则和不良反应预防、治疗的基本原则。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不良反应(ADR)概念、A型不良反应的原因和B型不良反应的原因。

难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方法与预防。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4章 药物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

(一) 联合用药的概念、目的及结果。

(二)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及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定义;药动学与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与临床对策制。

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了解: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相互作用概念、目标药物概念、促发药物概念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各种机制。

难点:患者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及临床对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5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 疾病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二)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疾病引起受体数量的变化、疾病引起受体效应机制变化、疾病引起受体及受体后效应机制的变化、疾病对配体数量的影响。

(三) 疾病时临床用药原则:肝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心功能不全时的临床用药。

(四) 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遗传药理学概述、遗传变异与药动学的关系、遗传变异与药效学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肝、肾和循环障碍性疾病时临床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及剂量调整方法。

熟悉: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影响的主要方式及机制。

了解:疾病影响药动学、药效学的典型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肝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肾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药效学影响。

难点: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肾脏疾病时临床用药的原则;肾功能减退时剂量调整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6章 特殊人群用药

【教学内容】

(一) 围生期临床用药: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妊娠期临床用药、哺乳期用药。

(二) 小儿临床用药:儿童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小儿的药效学特点、小儿应慎用的治疗药物、儿童用药方法和治疗药物监测。

(三) 老年人临床用药: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和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原则。

熟悉:儿童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和老年人禁用的治疗药物。

了解: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和老年人生理特点对药动学的影响和用药特殊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妊娠期用药特点、基本原则与慎用的治疗药物;哺乳期用药的注意事项;小儿慎用的药物;老年人慎用的药物。

难点:妊娠期用药的临床评价;小儿用药剂量换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7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脑缺血发及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二) 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三) 癫痫: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四) 帕金森: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五) 痴呆: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常见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

难点:制订或合理分析缺血性脑病或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方案,缺血性脑病不同时期药物的选用,出血性脑病治疗药物选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8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心境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焦虑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失眠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熟悉:抗精神分裂症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的作用特点、用法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机制,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作用机制。

难点:抗精神分裂症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的作用特点、用法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9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冠心病与心绞痛: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心率失常: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

血脂异常: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

熟悉: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类分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概念;高血压一般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机制及常用高血压药物及其选用;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与药物应用;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机制与药物选用;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难点:根据各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原发性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标准值与目标值;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10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肺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肺结核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概念、治疗原则和治疗机制、常用药物的分类、特点和不良反应。

难点:依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哮喘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原则和各个药物特点,依据不同时期和人群,合理选用治疗药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11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消化性溃疡: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门脉高压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常用药物的分类、特点和不良反应。

难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和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和选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12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缺铁性贫血: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白血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血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用治疗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和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常用的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

难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治疗和选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13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自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症、痛风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上述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了解:上述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

难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治疗和选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14章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病毒性肝炎: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艾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熟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常用治疗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了解: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分型和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带状疱疹常用的药物分类、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难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带状疱疹常用的药物治疗和选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手段以播放幻灯片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见习项目

学时

1

药学查房的标准与实践

1

2

处方点评模式与实践                                                    

1

3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运行

2

4

临床药师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抗菌药物使用)

4

合  计

8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药学查房的标准与实践 1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学查房标准(药学查房频率与时间、自我介绍、药学查房内容、常见问题的处理)。

熟悉:药学查房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药学查房记录。

了解:开展药学查房的意义。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传统药学工作模式逐渐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开创性的提出药师加入临床医疗团队的理念,设置临床药师工作岗位,面对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针对临床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用药问题,直接参与并提供药学服务。药学查房是以临床药师为主体的独立工作模式,药师主要面向所在临床专业或病区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不同阶段制定药学查房计划,包括初入院患者的药学评估,初始药学教育;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方案及其方案变更时,给予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正确应用药物知道;出院前药学交代;特需患者可延伸到出院后定期药学随访的全程药学服务。

见习二:处方点评模式与实践 1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师对医师处方干预、处方点评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目标、超常预警与干预及超常预警与干预重点监控项目。

熟悉:处方点评指南、处方点评标准依据。

了解:处方点评法规进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法规、处方管理相关法规及处方点评文件。

【内容提要】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针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试试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临床药师在处方点评中应会同调剂岗位的药师,承担处方点评组的常规工作,对不合理处方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能进行跟踪评价改善成效。

见习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运行2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PIVAS的定义,医疗单位设立PIVAS的意义以及中心对临床不合理医嘱审核与处理流程

熟悉:PIVAS 运行的流程。

了解:PIVAS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

【内容提要】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为临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药学服务的机构。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用药集中配置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将原来分散在病区治疗室开放环境下进行配置的静脉用液体,集中由专职的技术人员在万级洁净、密闭环境下,局部百级洁净的操作台上进行配置。其意义在于:避免了开放性加药配制对病区环境的污染和对医务人员的损害;减轻护士工作量;加强了对医师医嘱或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药学审核,有利于合理用药。

见习四:临床药师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4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临床药师会诊的形式以及工作重点、临床药师在疑难病历讨论中的基本态度与技能。

了解:临床药师主要工作的内容。

【内容提要】

临床会诊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随着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资质和能力的药师已参加到临床会诊工作中。会诊的范围可涉及科内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会诊工作中临床药师应发表意见,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单独邀请会诊,药师需要在会诊单书写会诊意见;其二,多专业会诊,药师口头发表意见,由组织者记录会诊建议。

临床药师参加死亡、危重、术前病例讨论,可借鉴药理撰写的思维方式,利用充分的时间先行准备,针对药物治疗提出药师的见解。同时听取医师的意见,进行互动讨论,在临床治疗个体案例深入讨论中,获取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个体的用药选择经验,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成绩考核

以案例分析作业或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评,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级别(优秀为5分,良好为4分,及格为3分,不及格为1分)。所得分数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

   (四)指导用书

(一) 教科书

[1]高清芳.《临床药师工作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

(二) 参考书

[1] 许恒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2] 蔡为民.《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2年3月

[3] 王顺年.《临床药师工作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年5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

 

 

执笔人:李琦   教研室:临床药学教研室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

相关新闻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X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