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含英文班)、麻醉、影像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二一年四月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含英文班)、麻醉、影像
总学时:26 理论学时:26 实践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必修考试课。它是从总体上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为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结合外科疾病及外科病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医德医风,增强医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为学生将来能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医疗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外科学总论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其先修课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它又是《外科手术学》课程的先修课,为临床手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外科基本原则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了解外科技术的新进展。
3、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3章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
2
|
第5章
|
外科休克
|
2
|
第6章
|
麻醉
|
4
|
第7章
|
疼痛治疗
|
2
|
第8章
|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
2
|
第9章
|
围手术期处理
|
2
|
第4、10章
|
输血、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
2
|
第11章
|
外科感染
|
2
|
第13章
|
烧伤
|
4
|
第14章
|
肿瘤
|
2
|
第15章
|
肾移植
|
2
|
|
合计
|
26
|
五、课程考核
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即期中测试,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
3、实验报告或实习病例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5%;
4、终结性考核,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陈孝平 汪建平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8月第9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3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教学内容】
(一) 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脱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血钾异常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 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各型脱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二) 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 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四) 了解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五) 了解血镁、血钙及体内磷异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型脱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难点: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结合病例讨论式教学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第4章:输血
【教学内容】
(一) 输血的适应症
(二) 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及治疗
(三) 成分输血
(四) 自身输血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输血的适应症
(二) 掌握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及其治疗
(三) 了解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方法及禁忌症
(四) 了解预存式自体输血
(五) 了解稀释式自体输血
(六) 熟悉成分输血的指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血的适应症,输血反应与并发症及其治疗
难点:成分输血的适应症,自身输血的适用范围及禁忌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结合病例讨论式教学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幻灯片
第5章 外科休克
【教学内容】
(一) 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二) 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三)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二) 熟悉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
(三) 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观察指标和治疗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观察指标
难点: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6章 麻醉
【教学内容】
(一) 麻醉的概念、临床任务,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与液体管理。
(二) 全身麻醉的概念,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要点。
(三) 局部麻醉的临床药理,各种常用局麻方法,毒性反应的识别,防治和处理。
(四)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椎管内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
(五) 疼痛治疗的概述,疼痛的生理,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了解麻醉前一般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了解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领;掌握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二) 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三) 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四) 了解疼痛的分类、评估、诊断、癌痛治疗、术后镇痛;了解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掌握WHO推荐的三阶梯疗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 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
(二) 局部麻醉药常用剂量、局麻方法、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点。
难点: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WHO推荐的三阶梯疗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7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教学内容】
(一) 复苏的概念,人工呼吸的原理,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心脏按压法。
(二) 外科危重症监测的适应证及所进行的监测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按压法。
(二) 掌握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的原理。
(三) 熟悉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心肺复苏的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
(四) 了解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及脑复苏的意义与处理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按压法
(二) 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的原理
难点: 心肺复苏、脑复苏后的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8章 疼痛治疗
【教学内容】
(一) 慢性疼痛的治疗
(二) 术后镇痛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和药物
(二) 熟悉慢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难点:慢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9章 围手术期处理
【教学内容】
(一) 术前准备要点
(二) 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要点
(三)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熟悉术前准备要点
(二) 掌握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要点
(三) 掌握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及要点
难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10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教学内容】
(一) 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二) 外科病人营养状态评定
(三) 禁食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四) 创伤与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五) 外科患者的营养补充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熟悉外科病人营养状态评定
(二) 了解禁食时机体代谢的改变
(三) 了解创伤与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四) 掌握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五) 掌握外科病人营养补充的方式以及每种方式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外科病人营养补充的方式以及每种方式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难点:禁食时机体代谢的改变及创伤与感染后的代谢变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用讲授法结合病例讨论式教学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幻灯片演示
第11章 外科感染
【教学内容】
(一) 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病原体致病因素与诊断、预防与治疗
(二)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
(三) 全身化脓性感染诊断及治疗、有芽孢厌氧菌感染诊断及治疗
(四)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外科感染的定义、分类、病因、诊断要点和处理原则
(二) 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三) 掌握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四) 掌握全身性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五) 掌握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气性坏疽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 急性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 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三) 破伤风、气性坏疽的诊断及治疗
难点: 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13章 烧伤
【教学内容】
热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估计,现场急救、创面处理、全身治疗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电烧伤的特点及急救。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烧伤面积计算,成年女性及12岁以下儿童烧伤面积的估算
(二) 掌握烧伤三度四分法、掌握各度烧伤特点及预后
(三) 熟悉烧伤严重性分度、熟悉吸入性损伤的诊断标准、熟悉热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早期处理原则
(四) 掌握热烧伤的初期处理和烧伤休克补液的治疗
(五) 熟悉热烧伤全身感染的防治和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热烧伤面积的计算
(二)热烧伤深度的判断
(三)热烧伤补液方法
(四)电烧伤特点
难点: 成年女性及12岁以下儿童烧伤面积的估算、烧伤休克诊断补液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14章 肿瘤
【教学内容】
(一) 肿瘤的概念、病因
(二) 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方法
(三) 肿瘤的治疗原则,常见肿瘤的治疗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四) 掌握肿瘤的概念、病因
(五) 掌握肿瘤的临床表现
(六) 掌握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方法
(七) 掌握肿瘤的治疗原则,了解肿瘤的治疗方法
(八) 了解常见肿瘤的诊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 肿瘤的分类和命名
(二) 肿瘤的临床表现特征
(三) 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四)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难点:(一) 肿瘤的诊断要点 尤其是早期诊断方法
(二) 各种特殊检查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第15章 肾移植
【教学内容】
(一) 概述:临床肾移植简史、分类。
(二) 肾移植免疫:临床肾移植免疫;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一) 了解:临床肾移植简史;临床肾移植分类;肾移植免疫理论;肾移植器官的获得;常见肾移植的适应证和方法。
(二) 掌握肾移植临床排斥反应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肾移植的适应证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移植临床排斥反应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肾移植的适应证及方法。
难点:肾移植的免疫学理论
执笔人:张红 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