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育教学版
《神经病学》学习指南
2021-05-28

神经病学学习指南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因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调节作用,而其他系统和器官病变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具有扰调节作用。所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影响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全身各种疾病同样可产生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改变。因此神经科学与其它临床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尤其是近期发展的MRICT、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经遗传学等新技术,大大地促进了神经科学的发展。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神经系统损害后的症状、体征及定位诊断)、基本知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珍断与防治)和基本技能(神经病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方法)。毕业后能胜任一般医疗和预防工作中所涉及的神经系统疾患及有关问题的处理,为今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具备全面知识打好基础。

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围绕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重点地、循序渐进的学习,在理论学习前,需要复习神经病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等。此外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和了解神经系统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熟悉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脑的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

(2)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则;

(3)掌握下列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病毒性脑炎(急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偏头痛、癫癇、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

(4)熟悉下列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脊髓压迫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此外,还需要学好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熟悉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査方法和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査:CTMRIDSAEEGEMG

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有多样,有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理论一实践一实践与理论”,“PBL模式”;主要教学流程为教师讲解一示范一看录像(或多媒体)一看病人一讨论一教师总结、学术讲座等,注重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在实践课程学习中,要认真对待每次见习课,结合所见习的病例巩固理论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病通过见习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査,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具体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如下

    1、课堂讲授与见习时数按1:1安排,采用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视听教材网络教学、计算机模拟病历等形式授课,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系统化,组织学生在进临床见习前进行神经系统局部解剖标本的学习

2、学生2人为一组,每组学生独立询问病史、査体及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获得相应的临床资料,然后分析得出定位与定性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3、带教老师组织病例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由学生分析,带教老师进行意见汇总,对同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并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分析。

4、每两周开展一次疑难危重病例的学生讨论会,由带教老师讲评,并进行评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每月开设一次学术讲座,介绍新的技术方法、理论及疾病研究进展,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6、每月开展一次课外活动,通过社会调査、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等活动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深入脑血管病和痫防治社区调脑血管病和痫疾病,开脑血管病和痫防治及社会宣教等实践活动,同时以同学自拟研究题目加老师辅导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前后书写调査计划书和总结,从而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意识及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在理论、见习、社会实践、教学比赛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轻松环境中把本课程学好

相关新闻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X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