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九年七月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总学时: 24 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12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急诊医学课程为必修课,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急诊医学已正式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二级学科,其最高宗旨是给病人提供所需求的全面、紧急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健康危机者做出紧急的决定与医疗行动,以避免死亡与伤残的发生。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通过急诊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基础医学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课程是《急诊医学》的先修课程,学习《急诊医学》课程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心肺复苏的操作进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提高观察、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解决急诊常见病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1章
|
绪论、休克
|
2
|
第2章
|
急性胸痛
|
2
|
第3章
|
创伤急救
|
2
|
第4章
|
呼吸困难
|
2
|
第5章
|
急性腹痛
|
2
|
第6章
|
急性中毒
|
2
|
|
合 计
|
12
|
五、 课程考核
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0%;
2、理论课随堂测试,见习课书写实习病例,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
3、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沈洪 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年09月.
(二)参考书
[1] 于学忠主编.《急诊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4年05月.
[2] 葛均波 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年07月.
[3] 陈孝平 汪建平主编.《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年08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1章
一、绪论
【教学内容】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的特点及观念;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特点及观念
熟悉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
了解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的特点及观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二、休克
【教学内容】
休克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休克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
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休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2章 急性胸痛
【教学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的急诊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3章 创伤急救
【教学内容】
创伤的院前急救:院前评分和伤员分拣;创伤基本生命支持(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特殊创伤急救(多发伤、复合伤、特殊复合伤及挤压伤)的概念、临床特征、诊断和救治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创伤的院前急救原则、方法和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熟悉多发伤及复合伤的概念、临床特征、诊断和救治原则
了解特殊复合伤和挤压伤的概念、临床特征、诊断和救治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伤院前急救技术(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难点:多发伤及复合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救治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4章 呼吸困难
【教学内容】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肺栓塞、气胸)及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肺栓塞、气胸)。
熟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治疗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肺栓塞、气胸)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5章 急性腹痛
【教学内容】
急性腹痛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处理;常见急性腹痛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急性腹痛的分类、常见急性腹痛及急诊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第6章 急性中毒
【教学内容】
急性中毒的概念、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各种常见急性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酒精中毒、杀鼠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毒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常见急性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杀鼠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熟悉常见急性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酒精中毒、毒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了解急性中毒的概念、病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急性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杀鼠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常用特殊解毒剂及其适应症
难点: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见习项目
|
学时
|
1
|
急诊工作程序及诊疗程序
急诊检查及治疗技术
|
4
|
2
|
急诊内科常见病例及处置
|
4
|
3
|
急诊外科常见病例及处置
|
4
|
合 计
|
12
|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
急诊的工作程序及诊疗程序(2学时)
【目的与要求】
了解急诊流程,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内容提要】
介绍一般急诊诊疗程序:挂急诊号的一般急诊病员,由分诊护士按内、外科分诊就诊、急诊分区。讲解医疗过程中急危重症救治优先程序、人文关怀、规范制度如十八项核心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 讲解急诊留观病房、EICU、住院专科病员的收治原则。备1~2名典型病人示教,讲解接诊病员。
急诊检查及治疗技术 (2学时)
心肺复苏、电除颤、简易呼吸器
【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跳停止的判定方法及进行有效心脏按压的方法、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内容提要】
讲解心跳停止的判定方法及进行有效心脏按压的方法、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应用模拟人进行操作。
见习二:急诊内科常见病例及处置 (4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病例讲解急诊内科常见病种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内容提要】
结合病员讲解急诊内科常见的病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呼吸困难、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备1-2名典型病人示教,讲解如何询问病史,查体及完善辅助检查。
见习三:急诊外科常见病例及处置 (4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病例讲解急诊外科常见病种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内容提要】
结合病员讲解急诊内科常见的病种(急性腹痛、创伤急救)。备1-2名典型病人示教,讲解如何询问病史,查体及完善辅助检查。应用模拟人进行创伤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操作。
完成接诊病人及急诊病历书写考核。
(三)成绩考核
接诊病人及急诊病历书写。
(四)指导用书
(一) 教科书
[1] 于学忠主编.《急诊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4年05月.
(二)参考书
[1]李奇林.《急诊科医师查房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5年10月
执笔人:翟桂兰 尹瑞 审核人:翟桂兰 教研室: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