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学 》教学大纲
(供运动康复及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九年一月
《儿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
总学时:18学时 理论学时:10学时 实践学时: 8学时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儿科学是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纵向衔接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横向与康复评定学、运动训练学、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技能强化训练等课程相互为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母乳喂养优点,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使学生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为符合卫生部要求的合格医学生。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
理论课内容
|
教学时数
|
第一、二章
|
绪论、生长发育
|
2
|
第九章
|
消化系统疾病
|
2
|
第十章
|
呼吸系统疾病
|
2
|
第十四章
|
多动症,孤独症
|
2
|
第十四章
|
脑瘫,化脓性脑膜炎
|
2
|
|
合计
|
10
|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课堂出勤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10%。(二)随堂阶段性理论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三)见习成绩考核随堂测验,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四)终结性开卷理论考核占本课程考核成绩的3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 儿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二)参考书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儿科的范围和任务。
2、重点讲解儿科的特点,分基础与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儿科的特点。
2、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难点:各年龄期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二章 生长发育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3、简要讲解体格生长评价。
4、一般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5、一般介绍小儿生殖系统发育。
6、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4、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5、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述法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节 小儿腹泻病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死亡原因。
2、 重点讲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3、 介绍有关鉴别诊断。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5、 一般介绍预防要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2、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3、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4、了解本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2、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难点:小儿腹泻的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节 支气管肺炎
【教学内容】
1、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2、讲解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3、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2、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2、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3、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难点: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多动症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2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重点讲解多动症的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难点:多动症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二节 孤独症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独孤症的产生原因。
2重点讲解独孤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重点讲解孤独症的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行为评估、治疗及预后。
难点:多动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行为评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四节 化脓性脑膜炎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介绍常见致病菌。
2、重点讲授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强调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的特点。
3、重点讲授化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4、重点讲授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脑脊液的鉴别诊断。
5、重点讲授抗生素治疗的用药原则、剂量、用法及疗程。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小儿化脑常见病原菌。
2、了解小儿化脑的发病机理和病理。
3、掌握小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
4、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5、掌握本病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脑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及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难点:化脑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第六节 脑性瘫痪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脑性瘫痪的病因。
2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点讲解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难点: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
八、见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
见习项目
|
学时
|
1
|
新生儿疾病
|
4
|
2
|
循环、泌尿系统疾病
|
4
|
|
合计
|
8
|
(二)见习内容
见习一、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光疗暖箱的使用和光疗的指征。
2、了解颅内出血的B超、CT、MRI表现。
3、了解呼吸机、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的原理和应用。
4、掌握新生儿分类。
5、掌握窒息复苏步骤和程序。
6、掌握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7、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
【内容提要】
1、足月儿早产儿外观体查特点。
2、结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步骤。
3、黄疸的诊断步骤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4、结合黄疸患儿介绍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和光疗暖箱的使用
见习二、循环、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一)循环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体征查辅助检查特点
2、了解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3、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体格检查。
【内容提要】
1、心脏望触叩听检查和先心病心脏杂音特点
2、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二)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肾炎肾病血尿泌尿系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2、掌握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水肿特点
3、掌握治疗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的疗法
【内容提要】
1、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方法和分析
2、结合肾炎肾病患儿鉴别水肿
3、通过肾病综合征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学习糖激素的疗法
(三)成绩考核
儿科学针对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考查课,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 儿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参考书
[1] 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执笔人: 董悦 教研室: 儿科学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